“特普会”快上演了,舆论场可是炸开了锅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阵子的压力有多大,谁要是能穿越到基辅总统办公室估计都能感受到气氛快凝固成冰了。
不过先别急着替他感叹或者站队,事情真有那么简单么?
普京突然不再扯着第三国见面的旗号,跑去阿拉斯加要跟特朗普面对面,时机选得刚刚好。
大家才刚消化完俄乌战场上的新一轮无人机骚操作,舆论还在琢磨泽连斯基到底怎么疯得起来,结果俄美首脑就要直接把乌克兰命运“拍个桌子”决定。
啊,这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你还在想着高考志愿怎么填,结果家长已经给你摁在了传达室门口,眼看着班主任和校长在屋里要把你未来定下来。
咱再琢磨一句话:俄罗斯如果不理美国的停火建议,特朗普会不会突然心疼乌克兰,加码军援让泽连斯基多苟几天?
这个“苟”,用得太有匠心,直接把泽连斯基的现状点穿——能熬一天算一天,全靠刷边线条在地图上多亮几个点。
悬疑来了:所有的流程都绕开乌克兰,最后可能连让泽连斯基出不出席会谈的权利都是人家给的,他到底能怎么办?
咱们抽丝剥茧,反复咂摸这个局势:
普京原本强硬,这次直接“识时务”地报名参会,这个动作本身就不光是态度的转弯,更像是条纹猫换成了黑豹,游戏规则瞬间变了模样。
美国和俄罗斯一旦在桌子上谈妥,什么“正常化”“互换领土”,反正没乌克兰什么事。
说白了,这一轮大国博弈已经把乌克兰当成了操作台上的鼠标指针,随手点点,路径就变了。
当然,特朗普嘴上的“互换领土”,你要说有啥细节还真没人敢保证。
倘若真的如外媒所料,俄罗斯愿意交出些已占土地,乌克兰则撤掉嘴上对剩下的“领地”和克里米亚的那点虚张声势,哪怕咱乌克兰人民再怎样憧憬收复,战场上没拿到的,谈判桌也不会掉下来。
说“库尔斯克”还要是乌克兰手里一张牌,结果事实是连扑克牌都掉光了。
这种情境下,欧盟的存在感压根撑不起来,哪怕高层代表卡拉斯振振有词,说美国得带上欧盟和乌克兰一起谈,这可是事关全欧洲安全的大事。
问题是——说多了管用么?特朗普一个转身连发通知都懒得带上。欧盟吭哧吭哧鼓励乌克兰,实际上谈判桌上始终没有他们的椅子,乌克兰也只能隔壁墙上听动静。
这就是三方博弈:美国-俄罗斯-乌克兰,实际上变成了两个人说话,一个人听。
新一轮会谈前夜,泽连斯基被边缘得连资格都要等人家递条口信。
这种把命运托付在别人意愿上的心情,很多人多少都有点体会,比如你是小公司项目负责人,突然被大甲方、乙方坐在会议室敲桌子决定你的预算,还不能参加讨论,办公室刷微信等消息,恨不得来个翻身还魂咒。
那泽连斯基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,他经常一副“要么奋力一搏、要么倒地不起”的转型角色,这次还是不耐寂寞,继续刷存在——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后方,战略轰炸机爆炸,得来一波操作,干脆搅搅局,说不准增加筹码。
这也是种赌徒心理:明知道最后结算没份,先掀桌子制造点变量,不能让美俄两位老板谈得太顺畅。
但真正临近“特普会”的时候,他也没啥有力选项。
归根结底,乌克兰这张破船还在漂,靠谁也不好指望。
据《联合早报》报道,泽连斯基抓紧最后几点时间,疯狂打起电话,分别和加拿大、立陶宛、印度、沙特几位领导通话。
这就像是临考最后几小时,见谁都希望能加一分,哪怕不是本专业的。
加拿大和立陶宛挺给力,专门强调乌的“安全保障”得写进协议。沙特和印度没这么直接,却也聊了聊“强化乌在和平进程地位”。
再来句更妙的,泽连斯基直接在电话里跟印度总统说:“甭买俄罗斯石油了,你是有影响力的大国,要做点啥。”
谁听了不一乐?真当电话能当热武器用啊?你跨洋喊一句,印度就能跟俄罗斯翻脸,这难度堪比让世界杯裁判改判比分。
但抛开调侃,哪怕这些外交努力没啥立竿见影效果,对于乌克兰官方来说——这就是最后的挣扎,也是仅剩的舞台。
要问泽连斯基除打电话还能做啥?你真的很难给出第二个选项。
现实感如此冷酷。
乌克兰的历史性不幸就在于,一场国际谈判,其实早就把自己排除在外了。
你说会不会有奇迹?
谁都知道这种场合没奇迹。
就像你原本把未来寄托在邻居家给的赞助,结果人家根本没拿你当回事。
大国博弈,底层玩家只能被动跟着走。
可能有朋友会说,泽连斯基身为总统是不是应该祭出更高明的策略——比如喊话、反转、制造大爆点,将风向硬推回来。
可现实就是,这些招数的底牌都被扫得精光。
打电话、造势、刷刷国际版块,最终有效的只有外部靠山施压,可惜人家外头高层吃饱了,这会儿谁还顾得上你乌克兰。
退一万步讲,泽连斯基也明白局势的荒谬:你能主张的事不算,人家谈得欢,连安慰都只是敷衍。
身处这种“死角”,你除了接受,还能怎样?
啊,说到这你是不是也有点理解什么叫现实的无情?
对乌克兰来说,这波大戏无非是被两大巨头按在摩擦带出热度,自己当背景板,还得拼命凹造型让别人多关注点自己的生存。
倒不是说泽连斯基完全没有反击动力,只是所有的路径都被堵死了。
什么无人机偷袭、什么斡旋电话,感人归感人,终究难改结局。
美俄如果握手,乌克兰再怎么挣扎也只能在边际变量里做些微小改动。
但要是俄罗斯不答应,也许美国会再给点支持,这也只能是苟延残喘,不会有真正的翻盘。
正如网络上常调侃那句话——“到头来命运还是要自己买单,别人哈哈一笑转身走远。”
这场大国外交,乌克兰就是小角色,怎么努力都难上台面。
说到底,这也是历史进程中没太多选择的小国家的焦虑:别人决定你的路,你只是点缀。
就算当下没得到什么结果,这种经历也算是“现实感”最强的活教材。
谁还没过被边缘掉,拼命找存在的日子呢?
现在看,“特普会”后的乌克兰命运,大概率就是继续在夹缝里挣扎,等待下一轮大国意志的风向标变动。
但这种“死局”,是不是就绝望了?
未必,人生很多时候就是在无限循环中找缝隙,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本人,也许早有了心理准备。
等风声过去,不见得就彻底崩盘。
人嘛,哪怕只能靠一通通电话也得坚持,万一灵光乍现,谁说不能拼出第二春?
你怎么看泽连斯基这波操作?
会不会出现一个出人意外的新转机?
你要是他,会怎么自我救赎?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