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别小看这几秒钟的“天旋地转”,它不是小事。
最近接连有好几位老朋友问我:“张老师,我最近老是莫名一阵眩晕,也就五六秒,睁眼闭眼都晃,躺下翻身的时候最明显,坐一会又没事了,这是什么毛病?”
眩晕不是病,病在其后头。特别是年过60,一旦经常出现这种短暂但反复的眩晕感,就要引起警惕了。
图片
图片
“突发眩晕”,不是虚惊,是身体在发出警报!
中医称这种“头晕目眩、视物旋转”的症状为“眩晕”,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这句话说得非常明确,眩晕的根在肝风内动,气血不足,阴阳失调。
但光有“肝”还不够,真正导致眩晕的背后,还藏着三大常见问题:
01 气血不足,脑供血不畅这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情况。尤其是晨起或起身过快时,血压调节跟不上,脑部短时缺血,眩晕就来了。表现为:头晕眼花、站立不稳、脸色发白,过几秒慢慢缓解。
图片
02 肝阳上亢,肾水亏虚《素问》讲:“肝阳化风,则眩晕耳鸣。”三伏天气温高,情绪易躁,再加上睡眠差,肝火上炎、阴液被耗,阳气升腾上头,头部一时失于濡养,也会出现突然眩晕。这类人通常还伴有:口苦口干、眼涩、烦躁易怒、睡眠浅等表现。
03 痰湿中阻,清阳不升这类眩晕最容易反复发作,尤其在梅雨天或潮湿环境中更明显。《景岳全书》指出:“痰饮上扰,则头目昏眩。”特点是:头重如裹、身倦乏力、舌苔厚腻、胃口不好。
图片
如何辨别你是哪类眩晕?
类别
眩晕特点
伴随症状
建议调理方向
气血虚
起身时眼前发黑
心悸、乏力、面色淡
补气养血、增强脑供血
肝阳亢
情绪波动后突发眩晕
口干眼涩、耳鸣、烦躁
平肝潜阳、养阴清热
痰湿型
闷沉沉一整天
舌苔厚、食欲差、大便黏
化痰祛湿、健脾升清
图片
三个动作+两个食方,缓眩晕、防大病
01 揉风池穴——清头醒脑第一要穴位置:后颈大筋外侧凹陷处
做法:双手拇指按压,两侧同时按,每次1分钟
功效:疏风清头、醒脑提神,适合头晕、颈项紧、肩膀酸的朋友
图片
02 揉内关穴——调气止晕、安心神位置:手腕横纹上两寸处(约三指宽)
做法:两侧轮流按揉,每天2-3次
功效:调节心气、缓解胸闷、改善心源性眩晕
03 起身慢三秒尤其是从床上起身或如厕蹲起,记住“躺-坐-站”三步走,给血压一点缓冲时间。
04 当归黄芪枸杞煲鸡汤材料:当归10克、黄芪20克、枸杞10克、鸡腿一个
做法:一同炖煮1小时
功效:补气养血、提高脑供血,适合体虚型眩晕
图片
05 陈皮茯苓汤材料:陈皮5克、茯苓10克、薏仁10克
做法:煮水代茶饮
功效:健脾利湿、化痰降浊,适合痰湿型眩晕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